內容簡介
良好的身教,是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關鍵,是孩子人生中最寶貴的資產。一個言行一致的合宜示範,將長久銘鑄於孩子的心底,成為其日後行事為人的準則;反之,則會造成生活上適應不良的各種病徵與問題。
父母、學校乃至整體的社會風氣都是孩子實際的學習榜樣,勤奮、富責任感、情緒管理到發展健全自我功能均涵括於身教的內容;而唯有愛與良好的身教,孩子才能獲得滋潤與啟迪,綻現出生命中自信、亮麗的色彩。
作者以其父親的角色與多年心理諮商的觀察,提供我們靈活、適切的親子互動原則,一則則寓意深遠的親子對話更值得讀者細細深思。
內容試閱
家──是孩子的大地,
愛──似春日的煦陽。
身教的雨露,
帶來了欣喜洋洋。
自從學會春風化雨神仙術,
大地變做沃野,
日日綻現春陽。
身教的影響力
教育的任務是要引導孩子心智發展,好讓他們走上光明的人生。因此,如何將光明的火把傳遞給孩子,是教育工作的重心。這個重責大任,就落在家庭、學校和社會上。尤其是童年以前,父母和師長的身教,對孩子的人格成長和處世態度,有著決定性的影響。樂觀進取的父母師長,培養樂觀進取的孩子;主動學習的家庭,能薰陶自動好學的孩子。指導孩子走向光明之路,不是用語言教得來的,它必須透過身教才辦得到。
良好的身教就是愛,是孩子心智成長的素材;越早注意身教,對孩子的人格成長越有利。因此,愛不能蹉跎,愛必須及時。我從事心理諮商多年的經驗,發現行為偏差的青少年,其錯誤行為是從周遭大人那兒學來的。從家庭訪視中發現,生活適應有困難的人,同樣是受周邊人物的影響所致。
為人父母師長,要在生活中,把正確的態度、價值觀念、處事能力和思考方式教給孩子。孩子就能透過認同作用,把你的行誼經驗,直接拷貝到腦子裡,他們的優良品行和才華就會自然表現出來。有人以為那是天生的氣質,其實不然,人類的行為絕大部分源自學習,只有少部分來自本能的反應或反射。而學習的主要來源是身教。
身教包括父母師長的言行舉止自不待言,其實除了要做好的榜樣和示範之外,教育子女的態度,也是一種身教。有些父母親,他們的言行和為人都很好,但對孩子小時候的錯誤,未能及時予以糾正,縱容其不當行為,以致長大以後,缺乏規矩,任性頑劣。其實,縱容不當行為的本身,就是錯誤的身教。有些父母親問我:「我們為人良善,認真工作,並沒有不好的身教,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桀驁不馴呢?」答案總是在他們的回憶中找到。孩子小的時候,如果不教會他生活的規矩,培養好的習慣,長大後不但不懂規矩,父母親縱容的身教,更助長他恣意放肆。
成長的表率
為了解釋身教,教育學者常講這則生動的故事:有一隻螃蟹媽媽,看著子女斜著走路,指責好幾次還是改不過來,於是親自示範給子女看。子女看了卻說:「媽媽!你還不是一樣歪著走。」是的!錯誤的身教,當然造成子女錯誤的行為。不過,覺察自己的錯誤身教,並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因為那些錯誤因習慣而成自然,父母若不肯反省覺察,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教錯。
有些人不守法紀,無視於交通規則,隨處亂丟垃圾,甚至連生活也沒有章法。他們在孩子面前,表現出不當行為,孩子拷貝了這些壞習慣,長大之後也一樣漫無章法,不守規矩,甚至形成偏差行為,而誤觸法網。依我的觀察,在雜亂無章的家庭長大的孩子,往往缺乏生活規範,缺乏待人接物的禮貌,甚至連思考的條理性都不足。
父母和教師的喜怒哀樂、價值判斷,以及對事物的態度,都在行動中表露無遺,孩子就直接從中學習過來。它的特質是拷貝,而不僅是模仿而已。孩子很容易認同父母師長,認同的心理歷程是全盤接受,毫不自覺地把它拷貝過來;至於模仿則是經過有意識的學習才獲得的。父母和教師的身教,透過認同和模仿來進行,但前者顯然要比後者占的份量還多。
教育子女誠如胡適所說:「你想怎麼收穫,就先怎麼栽。」我深信這個道理。它很符合因果觀念。大人如果缺乏公義、好逸惡勞、貪圖利益、彼此欠缺互愛、不肯學習成長,那麼下一代會是如何,顯然可以預見。因此,要想有好的教育結果,就得先具備好的身教。...
留言列表